当前位置:首页 > 黑客业务 > 正文内容

智能驾驶黑客(智能驾驶安全)

hacker2年前 (2022-06-29)黑客业务80

本文目录一览:

智能物联车越来越受欢迎,那么有一天黑客能不能远程开走你的汽车?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的科技也变得越来越厉害,现在竟然有了智能物联车,而且非常的受欢迎,我认为有一天黑客确实能够远程开走你的汽车,因此这一点也提醒我们应该注重汽车的安全,厂商在开发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开发,对于我们普通的消费者来说,更应该注意开车的安全,接下来跟大家具体说明。1.科技毕竟还不够成熟,所以黑客真的能够开走你的汽车。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很多创新性的应用,就比如说通过用网络可以开我们自己的汽车,但是这个科技毕竟是刚出来的,并没有那么成熟,所以也有很多的漏洞,我相信对于真正厉害的黑客来说,他们确实能够开走你的汽车,甚至能够让你自己的汽车不听你的指挥,所以这是非常危险的。2.厂商开发的时候应该注意安全的开发。

现在有很多的汽车厂商,他们在开发某些功能的时候,可能对于安全方面没有太注意,但其实如果以后我们全部使用自动驾驶的汽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己的车辆被别人入侵了,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安全这方面厂商更应该注意,不能够让之后有黑客开走汽车的现象发生,否则也会给厂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我认为消费者也应该避免这些风险。

虽然现在智能物联车非常的受欢迎,但是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还是应该选择一些大厂家的,因为如果是一些小厂家,他们在安全方面可能做的不够,给我们造成一些严重的困扰,因此选择大厂家之后,如果有其他的问题发生,我们也可以维权,他们一般都会处理,所以对于我们消费者来说,一定要想办法避免这些风险,免得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厉害,现在出现了很多物联网方面的科技,我们可以用网络来控制汽车,但是这也是有风险的,因为毕竟技术还不成熟,对于那些真正厉害的黑客来说,确实可以远程开动你的汽车,甚至让汽车不听你自己的指挥,因此我认为厂商在开发的时候,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安全,给消费者安全感,同时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要选择一些有风险的汽车。

一个漏洞就能让数百万辆车被黑客操控,智能汽车的安全谁来保障?

文/Hanmeimei

在全民抗“疫”的这段特殊时期,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每天都在关注着和疫情有关的一切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奋战在抗“疫”前线的除了那些“逆行者”,还有一支由无人驾驶技术所赋能的重要力量,就是那些承担配送、消毒等任务的无人送餐车、无人配送车、无人消毒车。

无人车在抗“疫情”前线大显身手,预示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无限。而就在2月24日,发改委、工信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正式发布,明确指出“智能汽车已成为汽车强国战略选择”。作为汽车产业的新风口,智能汽车再次引发了关注热潮。

权威分析机构IHS Research预测,全球无人驾驶量产汽车将在2025年上市,销量将达到23万辆。而根据麦肯锡的预测,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产生2000亿到1.9万亿美元的产值。面对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市场,大家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能抢占先机,但是要想在这片充满潜力的蓝海中徜徉,我们还必须跨过汽车信息安全这道门槛。

黑客入侵汽车,后果堪比911

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把双刃剑,网络让汽车变得更加智慧、高效,也同时让我们的生活暴露在更多风险之下。美国前国家安全局局长、首任网络司令部司令基思·亚历山大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两种网络,一种是已经被攻破的网络,一种是还不知道自己被攻破的网络。”

美国非营利组织Consumer Watchdog在2019年发布了一份名为《杀戮开关KILL SWITCH》的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几乎所有车辆都具备了联网功能,意味着它们更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当数百万辆汽车用着同一个应用,黑客攻击一个漏洞就能同时影响数百万辆汽车。

报告还给出了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推论,未来在高峰时间一旦黑客发起大规模攻击将导致911级别的灾难,造成三千人死亡,换句话说《速度与激情8》中遥控汽车跳楼的场面离我们并不遥远。

在现实生活中,黑客入侵汽车的事件也频频发生。2014年黑客利用宝马ConnectedDrive数字服务系统漏洞可远程打开车门,约220万辆车型受到影响;2015年黑客远程入侵一辆正在行驶的切诺基并做出减速、制动等操控,最终造成全球140万辆车被召回;2016年黑客通过日产聆风APP的漏洞轻易获取到了司机驾驶记录并将汽车电量耗尽,日产随即禁用该APP。

Upstream Security发布的《2020年汽车网络安全报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汽车网络安全事件数量增加了605%,仅在2019年就增加了一倍以上。在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之间,我们不能寄希望于黑客的良知,而是必须主动出击。

汽车安全漏洞不仅关乎汽车企业的品牌形象,也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更会给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带来挑战。这也是为什么在《战略》中明确指出了要“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网络安全是所有0前面的1,有了它智能汽车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车企携手安全专家共筑“防火墙”

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面对日益加剧的汽车网络安全风险,汽车制造商的安全意识明显提升,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要构筑坚实的安全“防火墙”,仅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必须与安全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

奔驰研究团队与360Sky-Go团队达成合作

特斯拉早在2013年就设立了“安全研究员名人堂”,鼓励白帽黑客们一起来“查漏补缺”;2016年通用汽车与著名的白帽黑客平台HackerOne合作推出了“漏洞悬赏计划”;2019年12月,奔驰宣布与国内网络安全领军企业360达成合作,双方携手修复了19个奔驰智能网联汽车有关的潜在漏洞,并向漏洞发现团队360Sky-Go颁发卓越奖。

在刚刚落幕的全球顶级网络安全盛会RSAC 2020上,通用与奔驰两家传统车企的代表也参加了会议,这也是RSAC历史上首次有两家顶级车企现身,足以看出车企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

在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兼CEO玛丽·巴拉发表的题为《运输的未来取决于强大的网络安全》的演讲中,着重强调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企业必须确保每辆车都能安全可靠的运行,否则任何一家企业的一次事故,都将严重打击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信心,甚至让整个行业发展滞后。”所以合作至关重要,玛丽也呼吁在整个行业范围内进行网络安全协作与解决方案共享。

而奔驰则与合作伙伴360共同进行了一场主题演讲,发布了此前针对奔驰车辆安全的研究成果,同时就智能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风险与隐患进行探讨。奔驰研发中心产品安全负责人盖·哈帕克指出,通过他们的研究剖析发现,如今黑客对攻击技术手段的钻研程度越发深入,智能网联汽车越来越多的引入新的软硬件模块做支撑,而这些模块的集成应用暴露出潜在的攻击面,引入了新的安全风险。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要应对这些新风险,就需要更全面的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和解决方案,360 Sky-Go安全研究员陈元恺在会上提出的解决方案,就是360汽车安全大脑。

汽车安全大脑由车载端和云端构成端到端防御体系,通过部署在车端的软硬件安全产品,将安全相关的数据收集到云端平台,感知汽车网络安全风险。云端通过安全大脑提供的分析引擎、知识库和专业的分析人员,对车端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溯源,发现并处理攻击事件,从而消除攻击带来的影响,免疫同类攻击再次发生。

对360来说,合作的车企越多,获得的案例和数据就越丰富,汽车安全大脑也就能够被训练得更加智能高效。截至目前,360已与国内70%的主流汽车厂商合作,有超过30万辆路面上行驶的汽车接入了360汽车安全大脑,获得实时防护。

迈过安全这道门槛,智能汽车才能真正起飞

5G的商用推进给全球智能化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尤其是对于智能汽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汽车企业、零部件巨头和科技公司们都在摩拳擦掌积极布局,希望搭上这趟快车道,抢占万亿级市场的先机。

而在智能汽车行业真正腾飞之前,必须系上这根“安全带”,因为安全永远应该跑在速度前面。从RSAC 2020上释放的信息来看,如今车企与互联网安全企业的合作已经成为主流趋势,有360这样专业的安全企业保驾护航,风口上的智能汽车行业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也更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人驾驶汽车方兴未艾,相关法规应如何匹配?

在上月的百度AI发布者大会前,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直播自己乘坐无人驾驶汽车在北京环道上行驶的,此举应将载入中国无人驾驶汽车的历史。单从无人驾驶汽车的技术层面讲,这显然是一次突破。但随后,故事的主角饱受质疑,细心的网友发现无人驾驶汽车在短时间内就有“实线并线”、“双手脱离方向盘”、“违反限行规定”等一系列违反现行交规的行为,也因此引起了北京交通部门高度重视。

诚然,真凭实据的视频摆在眼前,百度董事长的无人驾驶汽车行为按现行交规看是违规无疑;但此事也同步反映出当前交通法规与新事物——无人驾驶汽车的不匹配。事实上,于2003年公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虽经过两次修订,却并未将无人驾驶汽车的问题考虑其中。其实,也不止我国交通法规如此,世界其他拥有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汽车的国家,其交通法规虽有相应变化,但亦不健全。

此前,联合国道路交通法规将原先“每名司机必须能够时刻控制自己的车辆”修订为“只要司机能够随时驾驭或停止车辆”,可以看出其针对无人驾驶汽车的与时俱进。美国内华达州于2011年通过了第一部允许测试智能驾驶汽车的法案;随后,加州又通过了谷歌智能驾驶技术汽车自15年起可在加州道路行驶的法案。

今年6月13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对外征求了不少建议。或许,随后我国的交通法规也可能相应作出改变,毕竟智能化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众所周知,交通法规的出台,其核心在于明确交通参与者的权责问题;在无人驾驶汽车出现之前,其权责的主体多为人,为此需要变化的是如何将权责的主体拓展到物,由此就引发权责的重新划分与涉及到人、物之间的伦理问题。对此,车业杂谈提出一些拙见。

权责的重新划分需要从人到物,以及物背后的人,且核心仍应在人。

不同于此前的人为驾驶,无人驾驶汽车除了有传统的机动部分,还有控制汽车行驶的电脑(控制部分),且这台电脑还可能被除车上人员之外的其他方面控制,比如黑客或者友好的后台。

那么,一旦发生事故,必然要调查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否因为车上人员操控所致(无人驾驶应允许车上人员驾驶车辆),为此无人驾驶汽车应有相应监控;其二,是否因为无人驾驶汽车自行控制所致,这或许就得有类似飞机一样的黑盒子。

如果事故是因为前者,那么权责倒可一定程度参考现行交通法规,但如果事故是因为后者呢?车业杂谈认为,那就得将围绕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物及物背后的人主体进行权责细分。

如果将无人驾驶汽车大体分为机动部分和控制部分,由机动部分的故障,比如轮胎爆了、发动机熄火、断轴等导致的事故,也可一定程度上参考现行规则。当然,如果这些机动部分的故障也受到无人驾驶的电脑控制,或许还得再细分。如果是控制部分的故障导致的事故,比如算法不合理、传感器未识别等,那就应归责于车企及相应供应商了。但由于控制部分涉及的链条较长,例如算法设计、芯片开发、传感器制造、数据通信、整车研发生产、推广销售等,所以理清控制部分链条的权责问题便是重点、也是难点。当然在机动部分与控制部分尚未标准化(控制部分能对应所有机动部分)前,这些链条的权责也可以统一先划归到提供整车的车企,再从车企追溯到提供这些算法或部件的供应商主体,一如现在的规则。另外,对于前面提到的黑客问题,一来无人驾驶汽车需要具备针对从通信端传递过来的安全风险的抵抗能力,这也是最近一些互联网大佬提出的专题;二来针对黑客引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安全风险,也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约束。

除此之外,车业杂谈还认为需要将道路感应设施等考虑进去。众所周知,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感知周围环境,其中包括感知外界车辆、行人以及道路情况,若道路感应设施受损,导致车辆不能感知道路环境,进而引发事故,则这个责任也应当细化到相应的法规中,一如桥梁建造方需为桥梁担责一样。

相比权责的划分,无人驾驶汽车引发的伦理问题会更难解决。

如果借助车内监控、黑盒子等设备,今后关于无人驾驶汽车事故的调查效率能很高,那么无人驾驶汽车的权责问题在有足够细化的法规之下,倒也不难解决。但是,相比权责的划分,无人驾驶汽车引发的伦理问题会更难办。

如前所述,如果车内人员在有介入车辆控制的能力下,面对无人驾驶汽车即将出现的事故,比如撞到行人、动物等,是否该主动介入车辆控制,但由此却有可能给车内人员造成伤害。

再有,若无人驾驶汽车遭遇避无可避的事故,又该如何决断。曾经有一个选择,说正常铁轨上有五个孩子在玩耍,而废弃铁轨有一个孩子,若火车已不能减速,究竟选择撞死谁,这个选择从诞生至今就备受争议,同样,若无人驾驶汽车也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选择呢?此外,面对违规豪车与守法中低端车,撞谁?面对车辆和行人,冲向谁?面对横穿马路的人群和路边等待的个人,怎么办?撞动物还是撞人……这些抉择留给现在的驾驶员本已是难题,被植入算法的无人驾驶汽车又该如何处置呢。面对此种情况,理性或感性都没法论对错,此前是因为可以将责任划定在驾驶者才不至于太纠结,可如今一旦算法控制车辆、那或许就算纠结也得给出个优先级来,尽管可能会比较残酷。

无人驾驶汽车的推出本是为提高人们的出行舒适性、方便性,进而提高交通效率与安全;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对于期待无人驾驶汽车到来的人们而言,如今要做的或许就应是如何尽量降低负面影响了。适应无人驾驶汽车的法规虽难办,但如今汽车智能化蓬勃发展,法规也只有尽量寻求利益平衡,期待新法规的出炉。

车越智能越安全吗?

我觉得在现在来说, 车不是越智能越安全,最起码现在的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那个等级。

智能与安全的关系很微妙:智能意味着与外界更多的交互,数据会更加开放,为系统增加更多的安全风险。对于我们这样的局中人来说,与其讨论智能与安全的关系,不如多思考,在汽车越来越智能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安全性。因为在可预见的未来,硬件、软件的智能化程度提升,甚至生物体的人机协同化趋势,都是不可逆的。

软件行业有一句话,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但是随着车辆EEA大幅的跃进(威马M7已经使用了中央域的架构),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去完善整车的安全策略。包括数据和控制的物理隔绝,以及系统的冗余备份。最终,车辆安全与否,更多还是在车企自身。智能汽车时代,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是拉开用户体验差距的主要环节,其中自动驾驶是“核心命题”。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处于上升期时,我们应当鼓励行业的适当“内卷”,可以加速新产业的成熟。但一切创新都应当以尊重用户生命为基本前提,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一直向团队强调的。

现在国内的汽车智能化任然有很大缺陷,将自动驾驶的硬件产业链剥开,才发现原来都在外资的控制范围内。目前自动驾驶AI芯片基本掌控在英伟达和Mobileye手中,尤其是英伟达,技术路径非常激进,其推出的Xavier芯片、Orin芯片都是同时期市场上算力最高的量产芯片。相比之下,国内的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份额微乎其微。

你看好无人驾驶吗?

无人驾驶技术一般是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驾驶也会在未来实现,那么,无人驾驶怎么样呢

1.尽管无人驾驶技术看上去就是个属于未来的概念,但早在15世纪就已经有人在进行着相关研究了。当时,列奥纳多 达 芬奇设计了一辆可自动驾驶的小车,尽管他的设计只达到了最基本概念也没有考虑到安全性。有些人认为这辆自助车是世界上第一个机器人,因为它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行移动。行驶路线是根据路线提前规划好的,这一点和后来出现的自动驾驶汽车并无太大差别。但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但我相信未来无人驾驶会更加成熟

2.在现在国内的道路是不可行的,我国人多路少地少,路况及其复杂,短期内都无法开展无人智能驾驶,这个是客观环境条件限制的,一些路段极其复杂,中国有很多山路,无人驾驶的危险系数也大大提高,要真正做到安全驾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3.无人驾驶本身的收费如何。

如果是早些年的时候,很多车型要想加装GPS车载导航系统,那就需要一笔很可观的加装费,这基本上都是一锤子买卖。消费者不想劳心续费,厂家也不用急着维护和升级。但到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一次性付费内容逐渐转为订阅制制。进行订阅制之后,一方面厂家可以获得更稳定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用户也因此得到即时的保障,服务的时效性更加明显

然而,无人驾驶技术多元化的发展势必导致市场多元化的竞争,可以预见的是,在初步推向市场之时,势必会像当初中国优步与滴滴的补贴大战一样,初期定会低价让利给消费者进而占领市场。

最后,无人驾驶还不是刚需,未来的无人驾驶汽车任重而道远啊

为什么汽车会被黑客控制

如果有一天,你高速行驶在路上,突然发现方向盘不受你的控制,并且猛然转向一边;再或者你的车行驶中突然制动失效,你可曾想过后果?这些情景可不是美国大片中的电影情节,而是黑客通过远程控制车辆后造成车辆失控的情形。

前几日看到一条新闻,是说美国黑帽安全技术大会上,两位美国专家可以通过黑客技术,实现通过远程控制操作导致车辆失控。看了这篇文章后,笔者好生恐惧,特别请教了易车问答专家团队的董建刚和冯冕两位专家(以下简称董老师和冯老师),请他们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车联网时代黑客的知识。

【什么叫车联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有个疑惑,你不直接说专家的硬货,没事聊什么车联网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笔者先卖个关子,因为这两个如果我不交代明白,后面董老师和冯老师那接地气的高大上回答,你准保看不明白!

车联网概念引申自物联网,根据行业背景不同,对车联网的定义也不尽相同。随着车联网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根据车联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定义,车联网是以车内网、车际网和车载移动互联网为基础,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和数据交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例如沃尔沃SENSUS、凯迪拉克的CUE等)

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 简称IVI),是采用车载专用中央处理器,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的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IVI能够实现包括三维导航、实时路况、IPTV、辅助驾驶、故障检测、车辆信息、车身控制、移动办公、无线通讯、基于在线的娱乐功能及TSP服务等一系列应用,极大的提升的车辆电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黑客怎样控制车辆? 】

黑客是怎样控制我们的车辆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跟编辑有一样的疑惑,单就这个问题,冯老师表示:黑客控制车辆的手段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三种途径:

一、通过车载的无线通讯系统,如WI-FI、蓝牙、无钥匙一键启动和某些整车厂商自有的车载通讯定位系统。

二、通过车载移动网络系统,应用最多的如GPS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三、通过某些车型的自动泊车、自动防追尾距离探测器、车道变化盲区探测器等。

【所有车都可以被控制吗?】

董老师表示:现在的电喷车都有行车电脑,但是被黑客控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有局限性的。首先,有行车电脑并不会被“黑”,被黑的前提一定是远程的。而远程功能一定建立在开放性通讯及无线传输或SSID的功能上的。所以矛盾点也出来了,要想充分利用全球的网络资源,一定是采用国际通用的通讯协议和通用技术,就像当前的JAVA技术,来源于SUN公司早期的协议规范,而采用通用成熟的技术,一般就相当于公布了源代码。所以,不良软件便会通过通用源代码威胁到车辆系统。

需要提示的是,汽车的动力电脑和行车电脑目前并不具备远程功能,即使目前部分高端车型上装备的,也只是通过GPS进行的受字节控制的文本,并不能产生太多的不良作用,真正会被黑的载体是汽车今后会普遍采用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只有这样,才有无尽的资源被车主使用,也会有更多的功能被添加进娱乐系统。包括汽车管家,旅行伴聊,导航,或更加智能的人机对话功能。所以,目前看,只有装备了智能娱乐系统的汽车,才存在风险。

【蓝牙、WIFI等设备的加入是否意味着被黑更容易?】

董老师的观点是肯定的。他举例说,就像是汽车本身的发展一样。理论上说功能越多越先进,出现故障的几率越大,道理是一样的。但蓝牙不容易被侵入,一是距离上有约束条件,仅10米左右,二是蓝牙协议约定,只能是一对一通讯,且需要许可方能接入。所以它不会产生过多的影响,但会存在一定潜在风险。

如果说蓝牙还是潜在风险,那么WIFI技术就是可以随时、随意的侵入的技术,因为WIFI协议是公开的,且一般对距离要求不太严格,只是发射功率的问题。包括有些不怀好意的WIFI,其功率甚至大于中国移动和联通,让手机无法实现正常通讯,并强行侵入,这方面技术是成熟的,其来源是军事上的电磁战。综合来说,更多智能的车载设备的加入,的确给黑客提供了更多攻击的可能性。

【黑客控制一个车辆,是否意味可以控制同品牌同型号所有车型?】

相信不少网友都会担心这个问题,那就是破解了一个车辆,是否相当于破解了全部同型号车辆?就这个问题专家表示:因为汽车各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加之现在整车厂商越来越多的将平台概念应用到车型的开发当中,在同一平台上衍生出很多不同的车型,这些车型的行车电脑的基本程序和参数是一样的,理论上讲如果黑客成功的控制了同平台或者同品牌的一辆车,就意味着可以采用相同的技术手段控制其他使用相同程序行车电脑的车辆。

研发机构不会允许黑客随意控制汽车安全的情况发生,厂商是有一定安全机制的,包括增加使用角色权限等等。编辑也觉得大家不必过分担心,道理就跟现在的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研发人员会不停的生产补丁来堵上可能给黑客提供机会的漏洞,这个过程就是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我们消费者是无法掌控的。

【黑客遥控汽车离我们是否遥远?是否可以预防?】

随着蓝牙、WI-FI、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自动泊车、无线胎压监测、随速电子转向助力、道路自适应校正、自动防追尾、车道变化盲区警示等系统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黑客遥控汽车离我们越来越近。

至于如何预防,专家认为:我们是无法阻止技术进步的,肯定会有少数人把技术用在不良的地方,就像任何地方都存在犯罪一样,无法杜绝。而且作为普通消费者而言,对车辆的认知基本都是局限于安全驾驶和一般的保养维护的层面。对于汽车黑客和车载的各种无线和有线的电子控制系统这两种专业性极强的领域,从目前的形式看,依靠消费者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防范是不现实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高明的黑客也是要利用汽车的系统漏洞,来进行对车辆的攻击和控制的。防范汽车黑客攻击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整车厂商强化对车辆各系统的安全预防措施,未雨绸缪和亡羊补牢都不失为整车厂商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当然我们在日常的用车中,也要注意用车的安全,这点同样也很重要。

不知道大家看完专家的解读后,是否对车联网时代的黑客有了新的认知?编辑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如何正确对待和提升防护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黑客平台在线接单_免费黑客平台的网站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heikexuexi.com/36268.html

分享给朋友:

“智能驾驶黑客(智能驾驶安全)” 的相关文章

给老师的一封信

给老师的一封信

黉舍 授与 咱们一个进修 的仄台,而先生 便是教诲 咱们进修 常识 最主要 的一个桥梁,咱们便说也可以教有所成,之以是 可以或许  对于那个世界有一个齐新的认知,其实不是咱们本身 的天才有何等 的壮大 ,而是由于 尔先生 的教诲 。先生 是咱们人熟途径 上一个很主要 的桥梁,它赓续 天督促咱们进步...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

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怎么写(优秀)

                                                                                               自古以来, 很多 野学的胜利 事实告诉我们,野少是孩子们的第一任先生 ,孩子们成年后会受到野少的影响。昨天给...

研究计划书范文

研究计划书范文

应对 很多 人去说,研讨 打算 书那一个专有名词是沒有陌生 的。应对 许多 教熟去说,她们皆 晓得那就是申请办理研讨 熟必不可少的一项內容。但是 出带落真到申请办理里前,很多 人皆沒有会研讨 ,那终究 是什么,都没有会研讨 如何来写。昨日已经那面给大 野带去的就是无有关研讨 打算 书的相闭范例內容,...

小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优选)

小工程施工合同协议书(优选)

已经我们的一样平时 职业生涯 以外,很多 住所 皆离沒有谢修建施工。昨日已经那面给大 野整治 的就是无有关小工程施工折异协约 书。心愿 否以 针对大 野可以也许 有一定的冠名赞助 ,迎来 大 野 访问参考鉴戒 。甲圆承修相闭工程,现如今 委任乙圆接受 工地承包,料设备 武器装备 安全 生产 及安全...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

论文开题报告模板(精选)

已经写卒业 毕业论文的时时刻刻 需要 生产制造 谢题申请 的启里。那么应对 我们去说该怎么样才写孬卒业 毕业论文的谢题申请 。昨日已经那面给大 野带去的就是无有关卒业 毕业论文的谢题申请 的相闭模版,心愿 否以 针对大 野可以也许 有一定的冠名赞助 ,迎来 大 野 访问参考鉴戒 。因为 每一个黉舍...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

本科毕业论文查重

很多 时时刻刻 我们已经写卒业 论文的时时刻刻 都邑 被黉舍  要求要论文论文重复率。应对 许多 教熟去说,论文查赞同 也让相当 一单位 的应届生卒业 熟无所适从 。昨日给大 野带去的就是无有关原科卒业 论文论文查重的相闭內容。心愿 否以 针对大 野可以也许 有一定的冠名赞助 ,迎来 大 野 访问参...

评论列表

舔夺锦欢
2年前 (2022-06-29)

别。但是无人驾驶技术在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成熟,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但我相信未来无人驾驶会更加成熟2.在现在国内的道路是不可行的,我国人多路少地少,路况及其复杂,短期内都无法开展无人智

野欢殊姿
2年前 (2022-06-30)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一直向团队强调的。现在国内的汽车智能化任然有很大缺陷,将自动驾驶的硬件产业链剥开,才发现原来都在外资的控制范围内。目前自动驾驶AI芯片基本掌控在英伟达和Mobileye手中,尤其是英伟达,技术路径非常激进,其推出的Xavier芯片、Orin芯片都是同时期市场上算力最高的

泪灼心児
2年前 (2022-06-30)

互标准,在车-X(X:车、路、行人及互联网等)之间,进行无线通讯和信息交换的大系统网络,是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例如沃尔沃SENSUS、凯迪拉克

清風与我1
2年前 (2022-06-30)

运行,否则任何一家企业的一次事故,都将严重打击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信心,甚至让整个行业发展滞后。”所以合作至关重要,玛丽也呼吁在整个行业范围内进行网络安全协作与解决方案共享。而奔驰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